連續(xù)主持了5小時高強度會議后,55歲的李靜突然感到心臟傳來一陣尖銳的刺痛,像是有人用細密的針尖輕輕戳刺她的心口。她條件反射般按住胸口,中斷了會議。


當助理詢問是否要叫救護車時,她擺了擺手:“給我半小時,讓我自己評估一下。”多年與身體對話的經驗,她已經能夠分辨出是更年期癥狀,還是真正的心臟問題——此刻她需要的是靜待身體給出答案。


4小時后,她確認這又是更年期帶來的虛驚一場。從幾年前開始,她的身體就頻繁亮起紅燈:關節(jié)莫名腫脹、突發(fā)過敏性哮喘、對工作生活失去熱情,甚至產生了社交恐懼。直到某次就診,醫(yī)生終于為她確診為更年期綜合征,證實這些癥狀都與體內急劇下降的雌激素水平密切相關。


確診后李靜發(fā)現,全球有數億女性正在經歷更年期,但這個話題始終被蒙上一層面紗。許多女性對更年期認知匱乏,面對潮熱、失眠、情緒波動等癥狀時,就像她最初一樣手足無措。更令人擔憂的是,不少人在沒有專業(yè)指導的情況下,擅自服藥物。


為了讓更年期被更多人看見,解答這些“隱秘”的問題,李靜拍攝了《看不見的更年期》紀錄片,并號召企業(yè)制定更年期保護政策。在李靜看來,更年期不是需要遮掩的缺陷,而是每個女性都要直面的生命蛻變。


2025年5月20日下午,“護齡無界、悅見新生”健康指南針女性健康公益科普活動在北京舉辦,李靜還與北京協和醫(yī)院婦產科學系副主任、婦科內分泌與生殖中心副主任陳蓉聚焦更年期議題展開深度對話,講述個人經歷并科普醫(yī)學知識,幫助女性從容面對人生新階段。


以下是李靜對新京報記者的講述。


李靜在家門口步道上快走鍛煉。受訪者供圖


我是不是廢了?


52歲那年,我正式確診進入更年期。但其實,早在這之前的幾年,我的身體和情緒就已經慢慢不對勁了。


有時候我會在半夜“騰”的一下醒來,有時候凌晨四點就睜著眼睛等天亮,整個人像在倒時差一樣,再也睡不著。更可怕的是,我開始害怕工作,每天坐在沙發(fā)上看著日程表,手心冒汗,甚至不想出門見人。


最讓我崩潰的是,我居然連書都看不下去了。拿著書,翻一頁就看不進去,腦子里像塞了一團棉花。那段時間,我特別沮喪,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廢了?


我的注意力變得特別差,早上醒來第一件事不是起床,而是躺在床上胡思亂想:“我的人生到底有什么意義?”下樓看到街上來來往往的人,會莫名其妙地想:“他們過得有意義嗎?”感覺自己像個哲學家,可實際上是情緒失控的前兆。


更嚇人的是身體的變化。有一天,我突然發(fā)現身上起了很多紅點,皮膚又干又癢。那時候我對更年期完全沒概念,這些癥狀一兩年里接二連三地冒出來,真的讓人崩潰,就像有人在耳邊說:“你算完蛋了?!?/p>


四十八九歲那段時光,整個世界都褪去了顏色?,F在想來,若能早些認識更年期,可能就不會那么恐慌了。


在《看不見的更年期》紀錄片發(fā)布會時,我設置了一個小互動,讓大家寫印象中關于更年期的關鍵詞。不出所料,發(fā)脾氣、沮喪,不想動、愛哭等與情緒相關的詞匯占據了主流。但鮮有人知,更年期癥狀多達50余種——抑郁焦慮、關節(jié)疼痛、陰道干澀、心血管開始出現問題……


令人憂心的是,在我的采訪里,約95%的女性像當年的我一樣,正在經歷更年期卻不自知。剩下那5%的知情者,恐怕多半是醫(yī)護人員。


我在經歷更年期時,最抗拒聽到的就是“沒事兒,一切都會過去的,你想開點”的安慰。這種輕飄飄的勸解毫無實質幫助。


李靜在家研讀女性健康類書籍。受訪者供圖


現代醫(yī)學是最可靠的盟友


通過大量閱讀和求醫(yī)問診,我終于明白,出現這些問題不是我的性格缺陷,也不是能力退化,而是激素下降扭曲了我的認知。正視它、理解它、接納它,我才能最終戰(zhàn)勝它。


女性通常在 45 歲左右開始陸續(xù)進入更年期。事實上,從正式絕經前數年,身體就會發(fā)出信號——激素水平的波動不僅會影響生殖系統,還可能引發(fā)全身多器官的不適。但請別恐慌,提前儲備知識、調整飲食和運動習慣,就能有效緩解身心癥狀。


以我個人為例,更年期最顯著的變化是體重持續(xù)增加,每年大概增長兩斤,到52歲時已經長了十幾斤,大多數脂肪囤積在了腰腹部。更令人擔憂的是,我還出現了中度脂肪肝和高脂血癥,最終需要藥物干預。這一系列健康警報,促使我真正開始重視運動。


紀錄片里我采訪了北京阜外醫(yī)院心臟康復中心主任馮雪,她說“運動不是愛好,運動是處方”。這正是我給自己開的第一劑“藥方”。通過科學運動和飲食管理,我成功將體重恢復到30歲時的水平。


我每周堅持運動三次:一次跳操,一次普拉提,一次力量訓練。未來我還計劃學習八段錦。


我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了我的“健康減脂指南”:7分靠吃,3分靠動。


我會每餐保證兩拳蔬菜、一拳優(yōu)質蛋白質、一拳優(yōu)質碳水,碳水要以糙米、玉米為主。起初我也擔心這樣的飲食量會影響減重效果,結果發(fā)現之前不規(guī)律的飲食習慣才是破壞代謝的罪魁禍首。


對于這個年齡段的女性,運動強度無需過大,每日快走30分鐘或步行7000步就能達到基礎鍛煉目標。若條件允許,我建議增加抗阻力訓練,力量訓練可以增加肌肉量,從而改善代謝狀況。


在籌備紀錄片時,我聯系了協和醫(yī)院婦科內分泌與生殖中心副主任陳蓉。我告訴她我需要一位權威醫(yī)生的專業(yè)支持,擔心她可能沒時間。她卻激動地說:“我終于等到這一天了!”


她做更年期推廣已經很多年了,經常感覺特別孤單。她說盡管明星們會積極參與乳腺癌宣傳活動,卻對更年期話題避之不及。畢竟演藝行業(yè)崇尚“青春永駐”。正因如此,我的主動邀約讓她格外驚喜。


采訪中,我認識了49歲的金融業(yè)者劉磊。她喜歡健身,堅持跑馬拉松,是個充滿活力的人。但當更年期癥狀出現時,她卻誤以為自己得了重病,一度情緒崩潰。


還有一位健康講師陳麗君,她發(fā)現自己開始頻繁忘事一一做飯時忘記關火,講課突然卡殼。這些變化讓她情緒低落,甚至影響了睡眠。


她們代表了一類女性群體,她們優(yōu)秀、知性,但是面對更年期時還是會不知所措。好在經過科學治療,她們都能重拾最佳狀態(tài)。這讓我意識到:面對更年期,現代醫(yī)學才是我們最可靠的盟友。


所以現在遇到可能處于更年期的朋友,我都會鄭重建議:務必盡早去醫(yī)院做性激素六項檢查,讓專業(yè)醫(yī)生進行評估。雖然健康的生活方式很重要,但關鍵還是要通過醫(yī)療手段補充雌激素——這才是治本之策,為什么讓大家盡早去呢,因為激素治療有絕經年限和年齡的要求,不是任何時候都適合的。


在進行激素治療后,我的效果立竿見影,兩周之內有1/3的癥狀都消失了。如今55歲的我,更年期癥狀大多消失,偶有癥狀我也學會了自己觀察,不再焦慮。我不僅工作熱情高漲,還計劃學習舞蹈、交新朋友、周游世界。


主持人李靜。受訪者供圖


呼吁企業(yè)制定更年期保護政策


在父母面前,我向來是個沉默寡言的人。我母親在我眼中一直是個強者的形象,她只會向我們傳達愛卻從不索取。


紀錄片導演采訪了我的母親,看完采訪我才知道,母親的更年期每天那么難受,她懷疑自己全部人生毫無意義,經常在家里哭。當時的我正在國外度假,完全不知道母親的狀況?,F在想起來很內疚。


我在經歷更年期時也沒有和母親說過,這種心照不宣的沉默,恰恰折射出整個社會對更年期話題的集體回避。


放眼全球,每年有上億女性步入更年期。然而要讓這個普遍存在的生理現象獲得社會關注,卻需要漫長的時間積累??赡苄枰?,甚至更久。


我的親身經歷印證了這一點。每天清晨,關節(jié)和手腕的腫脹感都會準時造訪,必須花時間活動才能緩解。就醫(yī)時我發(fā)現,即便是專業(yè)的風濕科醫(yī)生,也常常意識不到這些癥狀可能與更年期相關。這不僅是醫(yī)療體系的盲區(qū),更是人們普遍存在的認知缺口。因此,當患者反復就診卻療效不佳時,醫(yī)生們可以將更年期綜合征納入考量范圍。


紀錄片播出后,仍有人詢問“喝桂圓紅棗茶是否有效”這樣的問題,這讓我深感更年期科普任重道遠。更令人憂心的是,有些人還在私自服用藥物。這種缺乏專業(yè)指導的行為極可能導致內分泌紊亂。以我自身為例,在進行激素調理三個月后,必須返院復查血液指標和甲狀腺功能。這些藥物必須在醫(yī)生嚴格監(jiān)督下使用,絕不能擅自使用。


我還打算呼吁企業(yè)制定更年期保護政策。我是木蘭匯女企業(yè)家俱樂部的成員,前段時間我邀請陳蓉醫(yī)生來做分享,大家反響特別熱烈。我順勢提出倡議,我們作為女性企業(yè)家,能不能在各自企業(yè)中率先為更年期女性提供特殊關懷?


我們論證了一些具體的措施,比如給予適度的請假自由,因為更年期女性常會出現突發(fā)性盜汗潮熱,需要及時休息,而有員工反映請假時卻被領導誤解為偷懶。


其次是調整辦公環(huán)境溫度。更年期女性通常需要較低溫度,這需要團隊理解配合。我們還可以對企業(yè)HR進行專業(yè)培訓,安排專人學習相關知識,才能正確處理相關問題。


實際上,公司培養(yǎng)一個資深員工需要多年投入。而在更年期這個特殊階段,她們常會產生強烈的職業(yè)倦怠感。我們需要給予理解和支持,幫助她們重拾自信,平穩(wěn)過渡。這不僅是對員工的人文關懷,更是對企業(yè)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的明智抉擇。


新京報記者對話李靜。


“該把自己放在第一位了!”


在我看來,更年期絕非女性人生的下坡路,而是一次珍貴的重啟機會。傳遞這個觀點也是我拍攝這部紀錄片的初衷。


為什么這么說?這個階段特別有意思,它確實會帶走一些東西:你必須承認膠原蛋白在流失,體重更容易增加,頭發(fā)變得干枯易掉,甚至膝蓋的皮膚也不再緊致。但當你坦然接受這些身體變化,就會明白這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自然過程。


奇妙的是,當你真正放下這些外在的焦慮,一扇新的大門就此打開——你開始不再在意別人的眼光。年輕時我們總是活在別人的評判里,而到了更年期,你會突然發(fā)現:“我不在乎了!”這種心靈的自由,就像終于掙脫了無形的牢籠。


更重要的是,你的人生排序發(fā)生了根本性改變。過去總是把丈夫、孩子、事業(yè)放在首位,現在你終于覺醒:該把自己放在第一位了!這種認知的改變讓生活煥然一新,因為你開始真正享受屬于自己的時光。


更年期還有一個神奇的禮物:它會讓那些被塵封已久的夢想重新浮現。很多女性在45歲后突然對藝術產生濃厚興趣,開始嘗試繪畫、詩歌,或是重拾旅行的熱情。因為在漫長的歲月里,我們總是把家庭和事業(yè)放在首位。當青春漸遠,面對衰老的緊迫感會讓我們捫心自問:“我真的為自己活過嗎?如果現在開始,我最想實現什么夢想?”


無論是唱歌、跳舞、學繪畫還是彈古箏,開始追求這些夢想本身就是最好的療愈。當你學會接納現狀、取悅自己,就會發(fā)現生命依然美好。上天為你打開的這扇新窗,就是讓你學會真正關注自己。


在事業(yè)方面,我也有自己的規(guī)劃。我嘗試開發(fā)新的內容創(chuàng)作形式,比如做視頻播客。更年期不是終點,而是一個充滿可能性的新起點。


如果讓我想象未來的自己,70歲我要有一頭精心打理的銀發(fā),戴著珍珠項鏈,下午五點半可以喝半杯白葡萄酒,晚上和朋友聚餐時選擇清淡的蔬菜和魚。我要環(huán)游世界,每到一個地方就給大家錄播客。


到了80歲、90歲,我要能不靠別人攙扶自己從椅子上站起來。為了實現這個目標,我現在就開始鍛煉腿部力量,預防骨質疏松,強化下肢力量。


我希望告訴正在經歷更年期的姐妹們,別怕,有我在。更年期的迷霧終將散去,而健康的鑰匙,始終握在你自己的手中。讓我們一起,迎接生命的下一個黃金時代。


新京報記者 郭懿萌

編輯 陳曉舒

校對 陳荻雁